KEY
紀錄那些靈光一閃的關鍵字句
- 這是一本什麼書?
- 教讀者如何閱讀,將閱讀區分不同階段與層次,以便了解怎麼做真正的閱讀,像是閱讀方式、閱讀技巧和識別書的方式…都有提到。
- 「如何」閱讀一本書,不只單一一本,好多不同本的書該怎麼讀,都有所涉獵。
- 閱讀的 4 個階段
- 閱讀準備階段:學習文字 、語意等知識,通常落在 7 歲之前。
- 閱讀的了簡單讀物:看圖識字,單字量大約在 300 ~ 400 之間。
- 閱讀「揭秘」階段:可以透過上下文的線索,揭發不熟悉字詞,進而學習之。
- 閱讀成熟階段:可以從一本書的觀點,轉到另外一本書,也會從而互相比較。此階段從青少年一直被持續到成人之後。
- 關於閱讀速度,應該要時快時慢
- 作者認為,有些書根本快速「略讀」就好,而有些書則是應該要好好品味,放慢一點。
- 而另外呢,有些書則是根本不需要「浪費」太多時間來看。(而這就有賴於粗讀,大概了解所說內容就好)
- 知道什麼時候要用什麼樣的速度閱讀。
- *想想最近有些書,像是 【書紐】白痴的歷史 根本不必要花這麼多時間。
- 閱讀的本質,一部分是「被困惑」,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。
- 不好讀懂的書,由不好讀懂的句子構成,其中作者想說的「複雜主旨」就隱含在句子之中。(*這也是我為什麼不鼓勵英文程度不足之下讀原文書,因為可能被誤解句子,進而讀錯作者想傳達的意思,而且學習效率很差)
- 分析閱讀是基礎閱讀的進階版,藉由「分析」來看懂一本書。
⭐ 分析閱讀三階段
【閱讀法】分析閱讀三階段
批評式閱讀
- 閱讀的「不多嘴」,關於批評式閱讀的條件
- 要求讀者先看完,別急著批評。
- 要讀者別盲目為反而反。
- 知識的不同視為可解決問題,要求讀者為不同意見找到理論基礎。
讀者要與作者「對話」(批評),可以講說他有幾個論點不足的地方
- 怎麼找關鍵字?
- 不只是看好奇的詞句,有些可能是在讀者很懂所以忽略,要試著與作者「達成共識」
- 另外,有些特殊領域用詞,關鍵是要看那些「讓自己疑惑停頓的字詞」。像是 entity 這個單字,出現在亞里士多德的範疇論,自己雖然有所遲疑,不過卻認為「懂這個字」,但實際上可能一點都不懂。
- 怎麼知道自己是否讀懂一本書?
- 可以舉出個實例。
- 讀得懂主旨,可以用自己的話重新構成作者想說的話。
- 語言是曖昧的
- 單是詞語本身,一個詞就有很多意思。會因為時代、當下脈絡而有差異。
- 不同字詞組合起來的語句,雖然會因為字詞的前後連用,產生具有上下文脈絡的語句,但也不是說就不會有歧異。
- 既然會有歧異,那怎麼辦? 作者認為,應該要試圖了解書本作者的意圖,來嘗試理解句子真正想表達的意思。
Well Read